往复式工艺压缩机优势
ADVANTAGES OF RECIPROCATING PROCESS COMPRESSOR
机身 Frame
机身材料选用铸铁HT250牌号;
采用树脂砂精密铸造工艺;
数控机床加工,保障主轴承的同心度和与滑道的垂直度;
框架式多支承结构;
可选配高强度缸套。
轴瓦 Axle bush
整体浇注的铝镁合金轴瓦;
强度高,摩标系数低和寿命长;
承压能力是巴氏合金轴瓦的5倍,寿命的3倍
以上,为曲轴提供可靠的运行保障。
连杆 connecting Rod
采用高强度模锻合金钢制造;
大头瓦为上下两瓣结构可加垫片调节;
小头瓦内有螺旋线油槽,易于建立油膜;
提高机组脉冲运动的抗疲劳性能。
曲轴 crankshaft
使用高强度合金钢扭转锻造,单拐单列和短行程结构:
匹配灵活,承载能力高,高转速下显著降低扭矩;
曲轴底部可配置平衡重,达到更好的动平衡性能。
十字头 Crosshead
采用可拆卸调整的滑履结构;
滑履采用铝镁合金材料;
高性能螺母和液压上紧联接使活塞杆拆装简单便捷,对中调整垫可实现活塞不拆解情况下实现对中微调;
载荷范围高,保障传动的安全性。
活塞、活塞杆、活塞环、支撑环
Piston,Piston rod, Piston ring, Support ring
活塞杆材质多采用42CrM0、38CrMoAl17-4PH等,高耐性、长寿命、高疲劳极限强度;
活塞基本采用无油润滑设计;
活塞环材质选用“PTFE“及“PEEK"等自润滑料,分体活塞环解决了安装弹性问题;
支承环径向导压槽可使环在活案往复运动的同时实现转动降低磨损,提升3倍以上寿命。
压力填料 Pressure packing
双密封环切向开口的自补偿性,提高环的寿命;
封闭式水道盒结构设计,更好地改善填料环的工作环境,环和圈的调换无需拆卸活塞杆即可进行;
磁粉测试
Magnetic Particle Testing
按标准的检查规定,全部活塞杆需用紫外线(黑光)湿荧光磁粉检查法进行仔细检查。这种严格的检查保证了活塞杆材质的纯正。
控制方式
Control
西门子PLC,精度更高;
7寸彩色屏幕,界面直观;
远程运维、智能控制、线上协同、无人值守、节能增效、云端通讯;
人性化菜单结构设计;
支持 ModbuS RTU、USS、PROFIBUS-DP、自由口通信。
变频技术应用(客户选装)
Application of frequency conversion technology (optional by customers) method
消除或减少压缩机在卸载状态的工作时间。精确跟踪用户的用气需求,可实现不同产能的要求,可降低能耗35%左右。
气缸 Cylinder
随着压缩机气量、压力、温度、使用工况的变化,针对性开发了多种气缸系列,汇聚了数十年压缩机气缸设计经验,适用于各种恶劣工况。气缸的材质可选铸铁、球铁、铸钢、组合式碳钢、锻钢等。为满足客户对压缩机的需求,可按照客户需求定制气缸的数量和类型,大幅提高可靠性,节省客户使用及运营成本。
气缸体基本设计成“通缸”结构,不仅简化了气缸加工的工艺性,且使气缸在不同系列运用的通用性大大加强。
高刚性底橇
往复式工艺压缩机振动越小,运行越平稳相对越省功!采用国际先进的三维模拟分析软件设计的底橇结构,底橇骨架全部采用加强型矩形型钢,辅以钢板或加强筋焊接而成。橇装后的机组整体刚度非常好,为平稳运行节省功耗,提供了良好基础。
气垫阀技术
采用专有技术制造的气垫阀,其阀簧为宝塔型专用不锈钢丝弹簧其优良的动力特性辅以气垫效应使冲击力小、运行平稳,其可靠性可与进口气阀媲美!也可根据用户要求选配国外
知 名气阀品牌。
表面超硬化处理技术
往复式工艺压缩机高压级活塞杆表面采用了超硬化涂层,其表面硬度达到了HRC75-80,同时摩擦系数降低了15-20%,确保活塞杆机器填料密封件的使用寿命,长周期的可靠运行。
先进的连接方式
压缩机曲轴端与飞轮采用了无建胀套式联接,彻底清除了健槽对曲轴强度的削弱以及健槽引起的压力集中造成的曲轴疲劳破坏,安全系数进一步提高。安装方便,对中性好,联接更可靠。为平稳运行节省功耗,提供了良好基础
复合式填料密封技术
高压填料密封可靠及寿命长为压缩机核心关健技术。在传统三六瓣填料密封件基础上运用无背压和均荷节流技术等组合成复合式密封填料,特别适合于无油或少油润滑;同时采取加大冷却水流量、缩短填料冷却水流程以 提高热交换效率等措施,尤其是在少油润滑条件下效果更佳,设备运行效益有效提高。可根据用户要求选配国外
知 名填料密封件品牌。
浮头式列管水冷冷却器
往复式工艺压缩机冷却水、气逆向对流,换热面积均按设计计算面积放大50%以上裕量,合理结构的设计确保优良的冷却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机组运行的可靠性;管芯为可拆式,方便清洗除垢,提高了运行的经济性。根据不同的用户需求,可以提供风冷及风水混冷冷却器,换热管均采用高效翅片管,换热面积加大30%6,能充分满足冷却要求。